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

何謂「三魂」?二之二篇

  上一篇論及達爾文...其實,我不願意重複宣揚他的論點,無論如何,「意識」存在於物質之先,而非達爾文那種沉緬的物質慾望...物質是沉重的....就像黃金一樣質沉地心。

  人類的「身體」經歷過無始無終的形變,他終於掌握住某些大原則,以利於顯現於這個宇宙當中。在道家的說法中,「人」類的故鄉是在「光音天」,那是由波長構建的世界,無論行、住、坐、臥...都是「想像」出來的「真實」。當今人類的世界未嘗不是,只不過是由波長轉變為粒子。

  粒子也被稱為物質‧其實當今的科學界把「波長與粒子」都視為物質,「光,有時是波有時是粒子」我只是沿用愛因斯坦的說法而已,你可以開始改變你的既有想法。

  回到主題,「靈魂」之說,並非某個民族或文明的思維或說概念,這個無始無終的現象當今的科學還無法解釋,無論你是否信奉神或科學,終有一日「靈魂」會被解釋,卻無關你的信仰與否。那可能會大大打擊到某些人...萬有論者或諸如一神論....總之,無神論反而較能接受未來科學的揭示,儘管非你所願。

  「靈魂」在中土的概念裡就是「生魂與覺魂交感」的昇華,「客觀與直觀」的融合。這使得人類能夠發動「剿滅我族」的行動。過去的數千年中,人類自我殘殺的人口遠遠超過病毒奪害的人命。但你毋庸把所謂「預防注射」而殞命的同胞算進來,他們不是意外,是被迫。

  讓我好好解說一下:

  人因為擁有「靈魂」而漸妄自菲薄,不是「人」比較行,而是其他萬物尚未反撲。人擁有覺知與反省的能力,你可以開始努力一下改變你自己的嘗試,至少....在後悔之前吧!

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

何謂「三魂」?二之一篇

  我們常說到「三魂七魄」,可是「三魂」是指哪三魂呢?如果你有興趣知曉請繼續閱讀。

  所謂「三魂」,指的是「生魂、覺魂、靈魂」,在所謂的非生物界是具有生魂的,這麼說你一定覺得很古怪,非生物具有生魂?先來解釋生魂吧,「生」與「死」是一體兩面,死神也是生神,反之亦然,所以註生娘娘也是註死娘娘,這麼說一點也沒超過。

  在物質界中,最基本的形質就是砂石,最高點的形質是人。前一段的說辭完全是唬你的,因為最高的也是最低的,反之,也是亦然,一切都是物質變化。今天祇說「三魂」。

  你可以合理想像一顆石頭風化的過程,歷經風雨寒炙的考驗,石頭終究會化成砂石,那麼說來,石頭化成了無數分身,這就是「生魂」的基本表現之一,石頭也會繁衍,直到它再度歷經高溫融合而壯盛,再度成為緊密的群體,然後被你認知是──一顆石頭。但事實並非如此簡易,因為「生」與「死」同褂,光是物質的存在是無法演化的,必須有「意識」的存在才能進一步的邁向「覺魂」,光是這點,達爾文的演化論就說不通了。如果你信奉達爾文的「演化論」,你就沒必要再往下看文章了(因為我無欲和你討教)。

  你觀察過植物的生長態勢嗎?它們總是趨向於光明的。光明總是從地球的東方開啟,而在西方埍謝。所以人類的天堂或說永生,總是指向西方。這是歷代人類累積的觀察,也是太陽系的常態,你無法自外於此恆照的現象,除非你具有靈魂,你才能使自己逆時鐘而自轉及至公轉。

  你必須從西而起!那是靈魂的原生處。



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

你只有一生或許多片段人生?

  失業的日子中,有許多難熬的關卡。

  少年時期就聽過「上帝若關了一扇門,必會打開一扇窗」,是的,那是一個窗口,令人想及余光中的詩語──自從有了天窗....。

 我在消沉中度過一段日子,無法再將一些密傳的道法說個明白,心情上下起伏著。如果說,生命是由高高低低的衝折所構成,我確實不該有所愿念。想想自己也許是變傻了,這幅傻樣也實在不堪去解說什麼祖先密藏起來的奧秘。

  許久沒來自己的部落格,發現有著8個讀者,也許這篇就是為著8個讀者寫的。

  有許多宗教上的、政治上的、甚至生活上的迷思會攪亂人類該有的生命品質,勞役、鬥爭、情慾...沒有人能避開這些歷程,但真正的問題不是勞役這件事,這是共業系統的一部分,你不能捨棄這個過程,不然你手上的金錢只是廢紙;你也無法自免於政治的指派,不然你會發現社會比原始人的文明還更野蠻;你仍然是個有情慾的人,不然你將會是顆朽木,對人無情無義的不肖子孫。我想說的其實很簡單,既然你了解這世界的運作規則,你,要不就去挑戰它,要不就順從它;其實這都不對,你可以清清楚楚這些人性的慾望,但你仍可以免於被自己的或他人的人性所傷害,你必須從你的心境上下功夫。

  秘密之所是,只因為你還不了解或未曾見識,所以才會是秘密;一旦你選擇承擔起自己...這很難...但也很容易,王陽明說:知易行難。是的,一切都必須身體力行。只有未知,沒有玄密。譬如你站在山巔上,也許你發現了一個幾公里外要來到你家的人,你告訴你的家人有人要來拜訪了,你的家人不相信...除非他們來到與你相同的地步,不然他們也只能姑且「相信」而已,但相信是一回事,你也可以選擇相信於不相信,卻無關於真相。

  我不信任奇蹟,無論奇蹟如何發生了,它總會引起人們的想望,一個會引起人們慾望的事蹟是不好的...但如果你因此而感到絕望,恭喜了,至少你還是個奇蹟的受害者,誰說奇蹟不曾發生?它只是經過你身旁而非降臨過你,只是提示你一個人類的潛藏的能力,你必須付出的不是努力或鬥爭,僅僅只是,放棄選擇而懂得接受,這才是奇蹟。因為你一輩子都被教導要奮鬥與反抗而非享受你的當下。


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

失業,無業一身清

  去年12月1日是我正式失業的官方紀錄(勞退保日期),實情則是在12月2日由我自動離職,有何差別嗎?

  我們這偉大的小國的法令有許多你想像不到的漏洞,譬如說:無薪假、自願性失業、倒閉...沒有一項是你曾經認真看待過的。這是勞資關係的一綱多本,收穫者是那些所謂的議員和立委。這裡面沒明文規範的叫「逼迫性離職」,資方以千萬種理由刁難、逼迫勞工離職以規避資遣,這是我遭遇的下場,資本家只是延緩衰敗,這是兩敗俱傷,而因為我們政客任職四年...這太長了。

  其實失業未必是壞事,雖然眼前有那麼多難題,日子難過日日過,大魚大肉或粗茶淡飯都是三頓,如果你同我一般正處於失業中(美其名叫待業中),我希望你和我一樣拿出吃奶的毅力挺下去。如果你如我邁入中年才失業又沒什麼存款,而又找不到可任職的工作,請你莫灰心,天無絕人之路,自助人助而天助,從自己身上整頓一番,你會看見你曾忽略的自身的技能或興趣,別害怕,跟著那想法走,天空是遼闊的。

  如果你還年輕,頂多卅出頭,你大概有點慶幸倖免於災難?你的想法沒問題,我祝福你。

 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些文章,總題好像是失業的日子的所謂的日記,是個僑居美國的華裔。個人認為,那些場景與近廿年前的台灣街頭比較起來,似乎也沒什麼好哀嚎的。

  失業很苦,因為你沒辦法去賺取收入,生活中樣樣要錢,只好量力而為吃老本,能撐多久就多久。換個思維,失業不就是一身清嗎?試著取得家人的了解而非諒解,說出你的困難和那些看似無法預料的難題,請你原諒他們的逼迫,因為你我都是受到這樣的教育長大的,層層逼迫以至於變成了習慣性的口不擇言。

  這是個寒冬,人類還將面對大自然的考驗,說是考驗其實是因果報應,人類的經濟問題是地球物資分配的內裏問題,天災才是開始,這是互相交織的,你我都將會感知到那威力...於不久的將來。

  沒有任何人能躲避失業潮,如果你是金主且還有點覺知,你的財富正在劇速減少,因為有許多不足正等著填補,如果你願意的話...你的財富還是會增加,那個財富被稱之為「取之於社會用之社會」而社會創造了你的成就,這是因果循環。所以說呢,無業一身清,失業,也是造業的開始,無事一身清,是夢。

  

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河洛語的二三事

查看回應

  一般,如果你在中南部以降的地區,也許你到了陌生的地方而向路人問路,如果你很習慣地「強國語」,對方可能會用河洛語反問你「你會曉講台語冇?」,如果你不熟練這語言,對方可能就必須用吃力的北京語來回答你。什麼是台語呢?廣義地說包含:全中國的語言。台灣是整個華人世界的熔爐,雖然他小鼻子小眼睛,但熔爐一說是事實。分義狹隘地說:所謂的台語就是河洛語、客家語以及北京語。更簡略的說法就是指河洛語,但河洛語不等於台語。

  語言是基本的溝通工具,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的特色與歷史背景和文化上的沖混,即使是氣候、地理、體型、飲食等外在條件,都能改變語言的發音和腔調。中部沿海地區早期居民多是泉州的鄉民,因為海岸風勢較強,沿海的腔調鼻音較重,音調較低沉,抖音明顯,但尾音短促,大概是因為風大所以尾音常以捲舌的抖音結束。南部地區較為空曠,例如台南地區,這裡曾經是大明朝的小政府的根據地,在習慣上,說話的腔調仍部分保留了明朝漢人的式樣,漢人來台「只有唐山公冇唐山母」,漢人因為善於耕作而走進了平埔族的母系社會,而因為漢人不會說平埔語,直接就把妻子稱為「某」,無名無姓地叫,這帶有歧視的味道,但時至今日,「某」已經是親暱的象徵。平埔族母系社會具有強悍、開放的性格,這是平埔原部族的族性,平埔族的語言具溫柔傾向,到如今台南的語音中還是可以發現那種甜膩的尾音,儘管平埔語言已經消失了。比方說:「你轉來啊ne!(你回來啦)」這個ne,「你寐去跢e?(你要去哪裏)」這個e。河洛語說配偶是「牽手」,這正是受到平埔族母系社會的影響。唐山公會耕種而平埔族擁有廣大的土地卻只懂打獵,各取所需,唐山公基於是漢人的緣故,即使是要和「番邦」通婚也絕不「下嫁」入贅,怎麼辦?地主隊總是比較優勢些,你們唐山公就排排站讓平埔母系自己挑,挑中了對象就「牽手」把他帶回部落,唐山公比牛還好用,一群唐山公要開墾好幾十甲地。漸漸地,平埔族漢化後大量接受漢人的價值觀,終至連語言都消失了。現在可說已經找不到真正的河洛人,但河洛文化是這樣的一種綿長文化,他已經感染了台丸這塊土地,河洛文化在此生根茁壯是不爭的事實,在軀殼裏,河洛文化也已經成為這方島嶼的魂魄。

  河洛語的用字遣詞不同於北京語,尤其是生活用語中所使用的語辭,經常用到提醒修道的用語。使用比較法,來看看北京語和河洛語用字遣詞的差異,由於地方語音的腔調和習慣不同,河洛語的發音會有差異,因此用字可能就不是你所習慣接受的傳媒上的用字,錯字太多,對的就會被懷疑是錯的,就當作是趣談,以下的排列是─先北京語後河洛語,發音非古音。

    那是什麼東西?   彼是些微魅件?(慣用發音:hya si sha mi mei gya

  「些微」經常被寫成「蝦米」,天地萬物無量無邊,任何在你身邊的存在都是非常微量的,你的心雖然能包太虛,但你這有形的身體所需求的其實並不多,你無法擁有超過你所能承受之多的東西,吃一頓飽之後,再多的美饌都會令人厭。在沙漠渴求飲水的人,黃金是阻礙。「魅件」用來泛指物質性的存在,一切都是無常性的,剛剛還在這裡的茶杯現在已經破了;當下有個俊男美女經過你眼前,幾秒後就消失於街角了,世事無常,就像鬼魅那般無法掌握,就連你自己的思維也都是無常的。

    你想要啥?     你想寐亵?  (慣用發音:lee shin mya shan)

  「想寐、寐亵」這應該分成二個部分來解釋。「想寐」就是白日夢,是一種癡心妄想的意思,也是一種暗示性的指謫;「寐亵」這是更深入一步的妄念,但是還未成為行動,表示對物質的執著。物質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器物,既可以是觀念也可以是情緒。總之,「想寐亵」是一句警語,在行動未產生前箭在弦上時提出警告,如果你付諸實現你就必須承擔起後果,敢作要敢當。

    真的嗎?      有影冇?   (慣用發音:ou yaing mno )

  「有影、冇影」有形的物體總是攤在陽光下,再怎麼稀微的物質,只要在肉眼可見的範圍都會產生陰影,是存在的。即使不是物質,透過行動而發生的事態,其實也算物質,它是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使然,而你的身體之行動也不過如此,雖然肉眼或許看不見,但一樣是存在的。「有影冇」是說「存在嗎?不會是謊言或空想吧?」這世界只有幻想不算真實,但我們仍習慣於攜帶著這沉重的國王新衣去開疆闢土。

    給你希望      許你希望   (慣用發音: huon lee sie moun)

  歷史上曾經有個城廓叫做「許城」,顧名思義,城中之人都姓許,河洛語唸cuo,與苦同音。除了姓氏唸苦,一概唸huon,是恩准、成就的意思。例如:你告訴老師你尿急要去放尿,老師只應了聲─huon,這個huon就是「許」這個字,既然老師准你去觀瀑樓、聽雨軒,記得要謝謝老師再去。

  近代諸多學者戮力於所謂的「台語溯源、彙音寶鑑」等著作,要透過語音來找字確實不容易,而要以字讀音似乎也不是很順暢。這可不像歐美的拼音字那麼簡單上手,而且其所謂的溯源似乎也不見得言之成理,所謂寶鑑其內容中標示的字也未必正確。代康熙寫字典序的作者─陳邦彥,在序裏面有段話值得深思:「古文篆隸隨世遞變,至漢許氏始有說文,然重義而略於音,故世謂漢儒識文字而不識子母。江左之儒識四聲而不識七音,七音之傳肇自西域,以三十六字為母,從為四聲,橫為七音,而後天下之聲緫;於是焉,嘗考管子之書所載,五方之民其聲之清濁高下,各象其川原泉壤淺深廣狹而生...」漢儒真的識字嗎?那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莫名其妙的字,既然不知是哪個字,再造一個就OK了,網路上七拼八湊的「台語文」看了令人膽寒,一再的錯誤示範只會毀掉歷代先賢的苦心,非「天子」不制禮,非聖賢不造字,將錯就錯,對的就貶成錯的了,去找那些真正認識字的長者請益吧!象牙塔獃久了還真忘了天地有多大。

  有一組字辭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,「斟酌,jin juon」,河洛語用到斟酌二字時,代表你面臨的是重要的決定。在北京語中,斟酌的意思與此相同,但用法卻不一樣。北京語說:「你要仔細看」,相對的河洛語會說:「你愛斟酌看」,一個是針對外相的建構,後者是衡量本質上的效應。而北京語說斟酌也是衡量之意,但卻不會說「你要斟酌看」,這種用法會格格不入。二者的差異在於河洛語用為行動,斟酌的本身是行動而非思考,在決定之前,你已經在心中往二個極端行動了一遍;仔細,北京語則是客觀上的選擇,它牽涉利害關係但僅及於思考上的,它描述的是一個現象事物的步驟,之後所下的決定才是行動。

  一個以內就是外、外就是內為基礎的的文化,很難切割什麼是外?什麼是內?河洛文化就是這種特徵。生活中充滿言外之意的句讀,譬如:逗陣作伙;有短暫地相互取暖之意,只因臭味相投,人生的旅途上或可與子偕老,若不能,就作為彼此短暫的依靠然後各奔東西。再例如:風趖;像風一樣沒定性,一下子坐一下子走,遊手好閒、訪花採蜜。巡田頭;「炒飯」的意思。顧粿;擔心女朋友楊花水性而寸步不離。反正只要生活上容易意會的事務,都可以拿來諷刺或說教。也有像「你寐去跢位」這樣的語句令人深思。寐。生命是這樣一種彷彿重複犯錯的境況,每天的三餐、每天生活步驟似乎都一樣,你可能是個美食者,可是已經嚐不到食物的滋味了,你吃的都是調味料。你可能是個教師,經常獵取新知來充實教學過程,但你已經遺忘了「師也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」的義務,無法傳道沒關係,起碼的授業、解惑該有吧?不,因為少數學生的頑皮、惡劣,你早已放棄了那些認真求學的學生,你辜負了許多家長的托付。你或許擅長文筆,也出版了許多書籍擁有許多粉絲,但因為你的恐懼使你無法違背你的支持者,到最後你只寫他們要看的文字,你的心靈早已麻木了,過不久社會也要把你遺忘。你或許還身兼音樂裁判,那些懷著熱情的孩子們苦心精練,就是希望你給他一點真誠的回應,但是,當走後門的家長踏進裁判室,你就對認真的孩子沒意見了。這一切都不過是夢,很真實的夢,可是你在夢裏面迷失了。有機會逮到自己「清醒」的一刻,問一下自己「你想寐怎樣?」,要能夠作而沒有作者,受而沒有受者,很難。但,其實,有些事不作自然就沒有受者,不是嗎?



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仙島,在閣樓

查看回應

  台丸是個寶島。

  如果你家是打漁的,無論你是東西南北岸的漁家,問一問老阿公或阿祖,過去他們出海捕魚的時候,在夜裏從海上看台丸的輪廓是不是會發光?當然,隨著時代的變遷,台丸的上空確實會發光,那個現象叫光害,使你看不見天上的星星,可以說:你被黑暗的燈光所囚禁。老阿祖、阿公的時代,沒有光害問題,可是卻很奇妙地,台丸真的會發光,而且比現在的光害還明亮,這是事實不是鄉野傳說。

  為什麼我總是用「台丸」而不用「台灣」?對我而言,台丸才是「正確」的用字。在《山海經》的時代,台丸稱之為蓬萊仙島,蓬萊仙島也稱作蓬萊山,是海上五大仙島之一。《山海經‧海內北經》記載「蓬萊山在海中」之句,《列子‧湯問》記載:「渤海之東有五山焉,一曰岱興,二曰員嬌,三曰方壺(方丈),四曰瀛洲,五曰蓬萊」的記載。古時候這些仙山也被號作「台」,在台之上的「島」就被稱作丸,九上加一點。也許《列子‧湯問》的敘述是代代相傳的口語傳播,時間應該可以推移到一萬三千年前左右,那時期全世界都發生了大洪水,地球的海平面劇烈上升,海水沖刷了大陸板塊的邊緣引起海水倒灌,直到如今還可以在印尼、埃及、南美洲等接近海平面的地區發現洪水沖刷的痕跡。台丸東部及於日本東南地區等海底,都發現了由巨石堆砌的建築殘痕,規模與形式都相當,工程浩大,即使是現代的科技都很難辦到,可以推測,這五大仙山可能有通路相連,甚至是屬於一個邦聯的狀態。蓬萊仙山是台丸,瀛洲是當代的日本(扶桑、福壽),其餘三個已經沒有人知曉芳蹤何處。全世界有許多傳說都是靠著口語傳承而來,口語傳播並非不可靠,當今事事講求證據的時代,口語傳播往往被視為追究歷史的線索,這是一個因觀念的轉變而讓人類更了解地球史的機會。

  著名的八仙過海神話就是以蓬萊仙島為背景。相傳呂洞賓、李鐵拐、張果老、漢鍾離、曹國舅、何仙姑、藍采和、韓湘子等八仙,在蓬萊閣醉酒後,展示各自的本領,凌波踏浪、渡海而去,可惜已仙蹤渺渺。八仙當中呂洞賓和李鐵拐亦師亦友,所謂君無戲言,當呂洞賓還是東華帝君時,一句口誤的話語,造成他必須倒裝下凡,必須由李鐵拐來度他,原來的師徒角色立刻對換。呂洞賓可代表第七個也就是人身最高的脈輪,何仙姑則代表海底輪──人類的根源,也是聖人的根源,加上李鐵拐(佛家說的第八識)成為「八」仙。八就是指先天八卦的推演,更早之前由伏羲定八卦,「羲」通義,西方義金、九金,是呼吸的意思,伏羲就是調伏呼吸也是調伏陰陽變化的意思。所謂神話,簡單說就是神的話,示申為神,申有廣大、光明之意,示就是典範;神不是外在的什麼,所謂敬神如敬己,敬己如神,你就不會披毛帶角。如果你自認是知識精英,很多人就會去信仰天主、基督,那是因為知識的傲慢所作的選擇,你需要比你更權威的神來管教你,西風東漸,這「比較符合」你的社會「水準」。如果你虔誠於阿彌陀佛,那是「我佛慈悲」幫你解套,開地下錢莊的、做老鴇的、搞房地產的、賺黑心錢的大爺姑奶奶,想要一邊花錢消罪業一邊繼續幹勾當的信徒,如果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這種人,不就像個集中營嗎?不去也罷!而如果你一心想要修煉成仙,拐男騙女,搞什麼天命要你「採陰補陽、性命雙修」,你真的要小心五雷轟頂,那不是傳說。有時候一句話可以得罪很多人,我卻說更多,台丸寶島就是因著這些現象而靈光盡失。河洛語說:「沉東京浮福建」這是歷史的剪影。東京不是指日本的東京,對河洛民族來說,你必須記住這段歷史上的顛沛流離。東京是指北宋定都的東京──開封,「開封」顧名思義,就是振興之意。之後金人當朝,為了躲避番邦統治,河洛民族開啟了一次大遷徙,到了福建;直到明代承襲燕京──今之北京為國都,而後滿清入關,再一次大遷徙,更多人移居到福建。福建三面環山,易守難攻,某方面來說非常適合遠離戰火,內陸的番邦廝殺可說是完全不受影響。滿清入關,不願忍受高壓統治,又一次大遷徙到台丸,所以就成了「沉福建浮台丸」。

  遠在秦朝時期,齊人徐福預見秦始皇的暴虐之治,於是編造了神話,說海上有三神山──蓬萊、方丈、瀛洲,上有長生不老之藥為由,詐得船隻,並要求給養、百工、童男女等,人數少說上千餘人,歷經波折,第三次出海後終於抵達日本本州的岡山和廣島一帶,就此開啟了神武(Jinmu)時代。Jinmu,河洛語翻成真武,稱真武天皇。紀元前的日本史可說是一片空白,當時雖說「百國分立」,但以神武天皇建國(今已2665年)之皇紀(遠在秦始皇〈前259年-前210年〉誕生之前),是相當不可靠的說法,因此二戰後已不被日本政府採論。至於神武是否就是齊人徐福,無人能予論斷。借題發揮:徐福諧音彷似河洛語的七福,在日本民間信仰中有會帶來福氣的七尊神明,就稱之為七福神。一般以惠比須、大黑天、毘沙門天、壽老人、福祿壽、弁才天、布袋為七福神,整個神話型態類似八仙。七福神始源於本州島的關西地方,既大阪、京都、滋賀縣、兵庫縣、奈良縣和歌山縣一帶,最初是何時、何人所傳播已不可考,而依時代及區域的變遷,所供奉的七福神,其形象也略有不同,例如:有人認為壽老人和福祿壽是南極老人的化身,為同一尊神明,因此就以吉祥天或猩猩來代替壽老人。今日的七福神已大致定調,排除了不算人樣的猩猩和稻荷(亦為福神)。當代的日本人看似高大,其實日本原住民當中,有一部族的體型相當矮小,甚至有點痀僂的模樣,那就是真正的瀛洲人,所以猩猩和稻荷大致上可說是這一部族的象徵。這七福神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日本民族的縮影,聖王敗寇的加加減減,難免神的形象也會改變。不過,日本語和河洛語有許多相似之處,在二戰時期的老一輩台丸人大多會日語,不光是殖民地的內化影響,主因是日語裏有很多中國的古官話,那就是河洛語。相較之下,當今日語中有許多直接音譯的外來語辭,反而比較不像嚴謹的日本人會做的事。回到七福神身上,這七福一樣是代表人身的七個脈輪,最初它可能是對徐福及其部將的敬仰而編撰的故事。徐福為一方術之士,懂醫理,煉丹藥,未必就曾飽讀詩書,可以說他並未將漢文字傳入日本,加上他所帶去的童男童女,或許也不識字,在經歷青春期的折磨階段時爆發嬰兒潮,田邊生的就姓田邊,墳堆生的就姓大塚,山腳生的就姓山下,這些依地理環境而為姓的現象,大概就是徐福所為。二戰時日本對中國宣戰,當時姓徐的日本人紛紛改名換姓,大難當前,可以理解,因為他們也知曉自己骨子裏有中國的血,繼續沿用中國的姓氏恐被抄家滅族。到此,徐福為神武天皇的冠冕被斬除殆盡;日本歷史上對天皇祖先的記載非常模糊,據說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紀元前665年即位,是日本神道教中「天照大神」的後裔,而考古學上最早可考的天皇卻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。多年來,日本考古學界期望對皇室家族的古墓進行考古研究,但始終遭到宮內廳的拒絕,理由是「皇室古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地」,外人進入將打擾已故天皇靈魂安息。
  
  關於這二個仙島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,譬如:都很愛面子、自卑感過盛而轉為自大、自尊心過強而轉為自憐,自憐久了就轉為變態。島國因為資源的缺乏,往往會培育出眼光短淺的人們,他們望向海洋,天水相接的地方看不到邊際,是的,這世界太過荒蕪,所有經過視線的都是為我而來──他們要來奪走我的一切;島國之民是很容易創造出敵人的一種族群。再沒有像日本這麼變態的國家,所謂「變態」不是說他們的色情產業多麼光怪陸離(只是其一),你該看看他們如何對待自己。匆忙、緊張的工作勞動之後,男人不敢太早回家,一定要待在外面的酒店也好,小吃攤也罷,直到深夜,如果回家不醉醺醺的樣子,大概就要被認為是生病了或無三小路用的男人;而家庭主婦擔憂先生的健康,更怪的是她更擔心先生太早回家而她會被鄰居背地取笑。自明治維新後,可憐的日本人已經過了幾百年這樣的苦日子,看看那些日本產品的廣告,若不是那種很自信的女人在賣化妝品,就是很「肩」的男人在做一些無厘頭的動作,科學的紀律與理性把他們折磨得走向極端,女人看起來很威嚴,男人看起來很孩子氣,正好是在他們的文化裏所不被允許表現的品質。那末台丸呢?地處亞熱帶又有北回歸線經過,有夠多的人是壓抑的,尤其是男性,腦子裏充滿性愛畫面,這是個缺乏出口的社會氛圍,基本上台丸人都是表面上的禮教君子,他有優良的傳統來綑綁內心的野獸。許多男人「日也操暝也操」,白天他往色情按摩院跑,有時候「行不栽路」遇上正派經營的店家還嫌人家服務品質太差;可憐的女性同胞則被身體的輪廓整得不成人形,彷彿一切只有肉體能爭取到些微青睞或好處。人們無時不刻都會想到性,動作、碰觸、凝視、話語、文字都可以是意淫或現行犯的證據,似乎有點無限上綱了,這都要拜那些極端的性別主義者所賜。每當你壓迫彈簧到了極點,它終究會失去彈性而非意料中的反彈,性別主義會切割掉人性中的友愛也會切割掉憎惡,當這二者消失,性就會成為一件索然無味的事,它變成機械化的反應,沒有愛與恨的滋潤,生命就失去了深度,親情、友情、愛情都不會發生。兩性不是該相互尊重,如果你明白,另一個性別才能使你免於人生的悲慘,你就不會成為同性戀,也不會是異性戀更非雙性戀,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兩性的結合。你越是要避免的,到最後只會証明是你讓它發生的,性別主義者所要避免的正是他們所無法面對的,是恐懼而非性的罪過,恐懼才是罪。從仙島聊到性,似乎有點離題了,不過你應該也注意到了文章開頭有說:「八仙,在蓬萊閣醉酒後,展示各自的本領,凌波踏浪、渡海而去。」蓬萊閣在眼睛之上,有閣必有窗,眼睛是靈魂之窗,蓬萊閣是你所由來的居所,你在這裡才能找到另一性別的存在,酒醉是體內兩性的結合,那是你曾分離的;眼睛外面的是物質,物質是無常,心也無常,蓬萊閣也無常,性,完全也是無常,你的根本不在性別之中。










僅作為紀錄的一環,在文章貼出後的夜晚,訂閱的讀者由白日的25降至13。這是3個月13天的一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