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

端陽話重午


  (端午節又名端陽節、重午節、五月節,這個日子已過去好久了。近日在自己的舊網誌看到這篇文章,把原文劈成兩半重新修改了一下,並且加入新的體悟使成為獨立的兩篇文章,這是其中之一。舊文已刪除。)

從屈原說起


  一般傳統上的說法,認為端午(端陽、重午)節源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,不過,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,出現的歷史卻比屈原的時代還要久遠,有學者據此多所論證,這些多慮的儒生相輕就不多記述了,謹以聞一多先生的《端午考》一文所指:「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──競渡和吃粽子,都和龍有關 。」他則引用了吳均(西元四六七~五二○)的《續齊諧記》中的記載:「屈原五月日投汨羅而死,楚人哀之。每至此日,竹筒貯米,投水祭之。漢建武中,長沙歐回,白日忽見一人,自稱閭大夫,謂曰:『君當見祭,甚善。但常所遺,苦蛟龍所竊。今若有惠,可以楝樹葉塞其上,以五綵絲縛之。此二物,蛟龍所憚也。』回依其言。世人作粽,並帶五色絲及楝葉,皆汩羅之遺風也。」聞一多據此還推測,端午最初可能只是長江下游吳越之少數民族的節日。自古相傳,吳越是斷髮文身之國。斷髮文身的目的是在「象龍子」,以避免傷害。《漢書‧地理志下》應劭注:「常在水中,故斷其髮,文其身,以象龍子,故不見傷害也」。聞一多的結論是,端午應是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舉行圖騰祭的日子。也就是說,一個屬於龍的節日 。

  中國一向以龍的傳人自居,龍的形象結合了中國數萬年來的部族圖騰,象徵三大文明的融合。中華民族的遠祖可概分為華夏、東夷、苗蠻三大文明:

  苗蠻(江漢民族)
  主要活動於現今的湖北、湖南一帶,部族代表人物有伏羲、女媧等,屬於大溪文化、屈家嶺文化,在考古上的依據尚有向東延伸的河姆渡文化、良渚文化,在浙江餘姚一帶。

  東夷(海岱民族)
  活動範圍大至在今山東省、河南省東南部和安徽省中部地帶,部族人物有蚩尤、后羿,考古依據有大汶口文化、龍山文化及青蓮岡文化。

  華夏(河洛民族)
  發祥於黃土高原,之後沿黃河東進,散佈於今中國中部及北部地區,部族代表有黃帝、炎帝,考古依據有仰韶文化、龍山文化。

  直到形成疆域,外圍還有戎狄、巴蜀及越等民族。河洛等三大民族經過融合與兼併,華夏文明取得優勢,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主流。要了解屈原與端午節的內涵,必須知曉直到滿清之前,大部分朝代,古時候的官方語言就是河洛語,如此可建立一個理解端午節習俗內涵上的方便。聞一多先生所指的:「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──競渡和吃粽子,都和龍有關 。」有點過於籠統含糊,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多半是依據西方觀念而建立的觀點。西方對宗教的誤解非常深,在考古上發現的「台、圖騰」多半二話不說,直接歸類是宗教祭壇或祭祀祖先天地的地點,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觀念,近五百年來對東方「野蠻人」的歧視使得西方的科學觀總是帶著偏見與暴力和侵略性,聞一多受西方思潮影響,很自然地就會套用上那些觀念,所以他無法深入扒龍船、包粽子、飲雄黃酒所具備的內涵,僅在事物的現象上作推論。

  據《史記‧屈原賈生列傳》記載,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:「博聞彊志,明於治亂,嫻於辭令。入則與王圖議國事,以出號令;出則接遇賓客,應對諸候,王甚任之。」屈原受到楚懷王的重用,引起上官大夫、令尹子蘭的嫉妒,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譭謗屈原。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應盡的職責本分,所以在內為鄭袖所迷惑,在外被張儀所欺騙,疏遠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、令尹子蘭。楚王因而逐漸疏遠屈原,連帶的也不進納他的諫言,甚至將屈原放逐。屈原滿懷悲憤,落拓江湖,在寫下了絕筆作【懷沙】後,懷石投汨羅江自盡。屈原死後數十年,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。屈原投江後,楚國的百姓哀痛憂傷,紛紛來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。打漁的駕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。有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用竹葉包裹的粽子、雞蛋等食物往江裡面丟,這是為了不讓魚蝦去噬咬大夫屍身。有位醫師則拿了雄黃酒倒進江裡,說是要藥暈了蛟龍,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。過不了多久,水面上忽然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,龍鬚上還沾著一片閭大夫的衣襟。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,抽了龍筋,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、脖子上,又用雄黃酒塗抹七竅,使那些蟲蛇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。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。從此以後,每年到了五月五日,人們就以扒龍舟、吃粽子、喝雄黃酒的方式來紀念屈原。這一天也有在午時打井水儲存的習俗,稱為午時水,據說在必要時能以此水濟小兒發燒、救人。

  這裡有幾個關鍵詞(請以河洛語讀音):屈原、汨羅江、競渡、粽、五彩絲(長命絲)、雄黃酒、蛟龍、午時水。它們所代表的內涵是:屈元(委屈的元陽)、彌濁江、扒龍船(脊椎、督脈)竟度、蛟龍吃人。這些關鍵詞蘊含的意義並非難以理解,如果對河洛文化道統不熟悉,或平時漠不關心,想要融會貫通就不容易了,所以在此著墨,希望能深入淺出,讓各位心領神會。

  端午節,一說端陽節、午月、重午節。古老的黃曆──天干地支蘊涵著奧秘,天干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。地支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。前十個天干與後十二個地支,按奇對奇、偶對偶的規律配對,組成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……癸亥,共六十個組合,以六十為週期循環往復,亦稱──六十花甲子。與當代西曆相較,黃曆並沒有時間起點也沒有終點,往前推可歷億萬年,往後記則無限未來。天干地支的組合可推知天文地理的變化,俗言「人若照天理,天就照甲子」這種天人感應的理,就是天干地支的奧秘,以十、十二、六十為周期,可以預測中國三大江河的水量變化,可以推觀太陽系的變遷,小至人身的生理,大至星斗的興滅都可以推測。黃曆傳說為黃帝所制,黃帝就是中央之帝,黃曆就是央曆,以地球中心而制的曆法,所以地理上的變化也可以推及於其它地域,就像漣漪那般以同心圓擴散,反過來則有如漩渦的效應,這塊地理在當今又再度活化了磁力。「端午節」就曆法上而言是午月的初五,肖午馬,數七為陽,七七也是重陽之意。節,截也,端陽就是陽極而衰,一陰初動之時。端,事物的頭或尾,耑的變體字,同專、全;端午即端我、全我之意,人身最高的第七脈輪。

  「端午節」是天地交合的日子,每到端午的午時,天地間有目前科技上仍無法探測的能量(或許能探測吧?不過大概又是強國的機密),據能看見這種交合的修行人形容:「從天上垂下金線,這些金線連接到地球的萬物上。在人身,這條金線連接到性器官,動物可以感受到這股能量,會忽然變得祥和寧靜....」不曉得是否整個太陽系都是如此?但是,那位行者也說了,他的話不可盡信,要抱持懷疑的態度,自己要去求證。怎麼求證?當然是自修自證,無法他代。天地交合並非只發生在端午,只是這一天的交合性狀是全年唯一的特殊現象,一般的天地交合就是風雲雨露雷電的自然現象。

  「端午節」在個人身上的現象一如天地般,要記得,天是一大天,人是一小天,人身的變化與天地的變化同理。人身有一條子午線,不明顯,但是絕對看得到,這條線比較明顯地出現於鼻子下方的「人中」開始,往下一直連接到會陰部,老一輩說人是土做的,人也是縫合起來的,這條線也叫「癒合線」,它說明了一件事:人身由兩股力量的纏繞而建構。更細小的部分顯現為科學家所稱的「基因」的DNA雙股螺旋體,基因就是基本因果,有因有果,你才會降生為人。人體內還有一條子午線,它並不具體,也尚未被科學家所承認與發現,它只受到聖佛先賢還有騙子的注意,古今中外對它有不同的稱呼卻有相同的詮釋,西方人過去幾乎不知道它的存在,他們的認知絕大部分得自於東方的智慧,它就是鼎鼎有名的「脈叢節」。

  在文化中,脈叢節、脈輪叢有許多名稱,多半都是隱喻性質,以七之數為代表,不加思索就會錯過。它的名稱有:七級浮屠、雷峰塔、三十三天(脊椎節)、七重天、七仙女、八仙、七真...等等,不勝枚舉。依朝代、習俗、文化、宗教的興衰,脈叢節的稱呼還會累積與改變。「端午節」因著屈原的高風亮節而演繹成修道的指示,八仙傳、七真傳等多是以五行八卦之理來表現的,皆具異曲同工的諭示。屈原(元)代表元陽,這一點真陽掉落到汨羅江(彌濁江)。以伏羲先天八卦而言,這一點元陽屬於三連乾卦中央的一爻,墮落後天的坤卦中後,使坤卦中爻滿變成文王後天八卦的坎卦,而乾卦中爻斷變成了後天八卦的離卦。坎卦成為北方黑水,離卦成為南方離火,火上水下,水火不濟而相射(這就是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爭帝,水神敗戰撞破不周山故事的根柢)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天地翻轉,陰陽錯位,八卦變成了相剋的後天八卦,要如何恢復到相生的伏羲先天八卦呢?答案就是要包粽(包種),用竹葉(德業)把種包起來,守禮的意思。粽子古稱角黍、筒粽,原是南方的一種用蘆葉把米包起來煮食的風味小吃,漢代以後才與屈原聯繫起來,並逐漸固定在端午節吃。粽,宗米,就是延續子孫的的米粒,用德業將種子包好,不使外洩。粽子有四個角,中間用卵仁(色黃,主信)包餡,用來代表五常:仁義禮智信,中央信土,東方仁木,西方義金,南方禮火,北方智水,以仁智禮義為四體,河洛語罵人說「不四鬼」就是指沒有守仁義禮智四體的人。也可以說是佛家的守五戒:殺盜淫妄酒;也可以說五恩:天地君親師;也可以說五行:金木水火土;五方:東南西北中;五色:青紅白黑黃。總之就是以禮來匡正天、人的行為舉止,不要當個荒淫無道的紂王,要當個「觀聖(性)帝君」。粽的外面用五色絲線包紮,女媧以黃(信)土造人(仁),土守信,使你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不會種蒲仔生菜瓜。所以,守信就會君無戲言,開口成真。仙佛守信,所以具備了神通。煉五色石(五常)補天,燒蘆灰(爐俱灰,不進陽火禮,不問娘(子)禮,不生湠)止淫水。中央土是黃色,在後天為性,先天為聖,五色絲線是五常的象徵。如此,守了禮才有辦法扒龍船竟度,找回屈原而不是找回屍體,屍體只能變肥料。

扒龍船竟度

  俗言「迷者師度,悟者自度」為了度到彼岸,人類前仆後繼想要完成這個大業,可惜好像是愈來愈多的人掉下來後就回不去了,真是令人不勝唏噓。人體有一部份號作「龍骨」,那是指人身的整副脊椎而言,船隻的龍骨就是仿造人體結構而建的,因此,扒龍船就是以度自己這隻龍船為主。

  男子二八,女子二七,天癸至,情慾開,體內有股能量蠢蠢欲動,動則生人,靜則生聖。事實上除了生育繁衍後代,這股能量應該是清淨的,但是人類的生存狀況處處危機,寂寥落寞,生死交迫,往往尋求各種慰藉來填補內心的空洞,奈何永無寧日。感官刺激因而成為人類特有的習性,因為性的高潮就如同臨入死亡,在剎那間,天堂降臨了,但也因只有剎那間而已,因此容易耽溺此好,所以有人研究結論說,人類有自我毀滅的傾向,這觀點似乎也很正確。道家說煉精化炁,煉炁養神,煉神還虛。男性從煉精化炁開始築基,後天之精叫癸水,男子在三個月期間左右完全杜絕房事,此謂百日築基,這也暗示著最難熬的是男性的這百日。陽主動,陰主靜,所謂男人修行照天理,女性照地理。女性的修行就是要讓黃(性、聖)河澄清,所謂反清復明是也,黃河有個砥柱山,代表女性的膻中穴,女性以胸部(心輪)的呼息開始,女性會比較容易有成就,也就是體內比較容易感受到奇妙的動靜;男性則較不明顯,因為男性的丹田(臍輪)很難靜下來所以不易察覺。吃素心齋,或許會有所助益,分布到細胞的能量會較純淨,雜念就比較少一些。

  一個女性可以整天坐在椅子上,而什麼都不做,這不是說女人懶,但是腦子裡卻有一大堆厚操煩的事;一個男性可以整天做這個做那個,內心仍保持專注,但他很難坐在椅子上而什麼都不做。因此,女性是內動外靜,男性是內靜外動,正所謂陰有動之基,陽有靜之基,言之不虛。經過三個月的斷慾,建立煉精化炁(无火之炁,氣是百穀之精)的基礎,之後經年累月,慢慢累積在相當於脊椎的部位,漸漸積累而滿,這是行督脈之功;接著,當累積到相當於玉枕穴的位置,就會有所謂「甘露」沿著唾液腺取代口水,而進入體腔當中。這就像從井中提水般,所以叫做飲「午時水」,也是先天之水叫壬水,是任脈之功,不是要你到井邊去提的井水。

  以上的歷程並非如字面上的解釋那麼容易,隨著個人條件的不同,方法也會有差異。其間如果破了戒體,就像粽子某一角有了破洞,就洩光了。在子時,陰之極,有一陽初動,含靈蠢動;午時,陽之極,有一陰靜,萬籟漸寂。在《易經》乾卦爻辭中就是九五:「飛龍在天,利見大人。」的吉象,不過接著馬上要注意的是,上九:「亢龍有悔。」就是登上高峰後,享受一下風光明媚就好,自己趕快下來還有餘地迴旋,要是巴著不放,被後來者踢下來,摔得粉身碎骨,那就不妙了。最終目標還是,用九:「見群龍無首,吉。」功成身退。為人處世如此,積功累德也是如此,能嘗到「午時水」的滋味已是萬中無一,所以用九之後,要回到易經乾卦九三爻辭「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無咎。」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,如臨深淵如履薄冰。

  不過,人類並非如此謙虛,通常是多多益善,恰好背離宇宙的常理。好比說「總統不是人幹的」,總統當然不是人幹的,一個人要管萬億人,萬億人管他一人,真的不是人幹的。可是如果要他下來不幹,他卻不肯哩。這就是人性的一面鏡子。今天衣索匹亞會因饑荒而餓死人,不是因為食物不足,而是分配不均所造成的悲劇。想想有那麼多,一個人擁有著千萬人聚集也都比不上的財富,但是他還是不足,行將就木之年還是拼命去撈,一個人就佔去了千萬人的份量,能不餓死人才怪。筆者不鼓吹任何主義,也不反對財富,只是關心人類家族的現況。

  竟度,不是競渡,不是競爭,扒龍船的意義不是為了競爭,而是要有如同中國佛教的幽冥教主──地藏王菩薩所說的:「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」那般的氣魄。地藏菩薩是地獄中的一點真陽,祂就是北方黑水坎卦中的那一個陽爻,我們說「無間地獄」猜猜看什麼是無間地獄。世間生相,林林總總,三途六道皆是眾生,可見眾生犯難無以計數,難道要把這些眾生都度盡了才能成佛嗎?以人道,人的習性來看,這是不可能的。佛陀說過,若有人說祂能度眾生,就是謗佛。想想這句話的意思,當代出家人、修行人多如牛毛需要人餵養,幾乎都要拖垮國家民生了,口口聲聲都說他在度眾生,不禁懷疑佛陀有沒有說過那些話,或者佛經的經句被人竄改了,那不就是偽經了?偽經的確不少,佛陀之言也真實不虛,口口聲聲度眾生也沒錯啦,他們是在度別人口袋裡的眾生。現在,屈原就是掉落到黑水溝、彌濁江中的一點清陽,他也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勇者,要讓他能度盡眾生而成佛的唯一方法,完全操之爾手。

  據說,有一隻龍和魚蝦會跑來吃屈原的人身,這些魚蝦和蛟龍算是會吃人的,神話傳說中有太多妖怪、妖精都會吃人,可見這條龍是個必須處理的對象。人體有個部位象龍,雄黃可以抑制牠的活動。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,確實,某方面是如此。在考古上,有個以龍為圖騰的部族,與當時不同圖騰的部族交換、混合基因。初時,基因的交換是對等的,各部族都有男女交流,初時龍與鳳圖騰交合,後來龍族比較奸巧,他們只派出男人,以至於擴及四正方的龜、雀、青龍(蛇)、白虎等圖騰的部族都只懷了「龍種」,演變到後來,龍族擴張到全中國,大家都成了龍子龍孫,結束了以姓為主的母系社會。這只是淺略的概述,實情要複雜上許多。雄黃是種含砷量很高的毒物,主要成份為二硫化二砷(As2S2),因為成分中含砷量高,容易導致人體中毒,造成人體腎臟衰竭的危險。當然,高劑量會殺人,微劑量的使用則有妙用(請勿自行嘗試,有病請去看醫師)。這條龍會吃人,而且一次可以吃掉約四億個人,在古代飲食健康的情況,牠一次可以吃掉九億個人,微劑量的雄黃可以抑制龍吐珠,使祂不吃人,這種方式會有後遺症,所以飲雄黃之舉大概是方士之術的流播。這九億或四億人,當中就有你我的影子。每次奧林匹克馬拉松都有這麼多人參加,經過漫長的無間地獄,其中只剩一或二人能跑完全程,奪得頭籌。然後,再經過漫長的十個月,還必須再次通過無間地獄的考驗才能重見光明。一個人的誕生,必須犧牲多少兄弟姊妹?佛家說人身難得,確實如此。「雄黃」的雄有壯盛、威嚴的意思,黃就是中土,土守信、育萬物,在後天為性,在先天為聖,雄黃既有威聖之意也有遣化情慾的用意。

  要竟度眾生就是從這裡著手,眾生不是身外之人事物,其實就是頭腦中無時不斷出現的念念不斷,無限的念頭都來自於整個社會、世界,善惡好壞、成功失敗、男女老少...這些都是後天學來的習性,人依此而消失於社會中,失去了自性佛。佛家說依業受報,每個人都是「各人造業各人擔」而來到人間,有個奧秘是,頭腦中的眾生、念頭,也會吸引有相近情狀的眾生來依附,借由陰陽交合而投胎人間。所以古人並不隨便生育的,周公制禮甚至巫、工(交媾儀式),都是為繁衍後代而進行的部落聚會儀式。古代人身容易因猛獸、洪荒之疾而死亡。在人從能量轉變為物質形式的歷程耗費漫長的時空考驗后,好不容易有了最初的人身模式,他們希望能凸出最符合於生存之道的概念,於是透過人身的創造來達到概念的實踐,這個概念使得後進的人類變成了眾生,可說是個世界末日也是個重生的機會。而如果頭腦清靜,善惡念遣除了,眾生念頭沒有了依附的介質,世界就太平了,地獄就空了。竟度,就此意義而言,是人類的創舉。當然,這不是要求或約束或戒定,完全是個人的決定,先人只是指出方向,讓想走這條路的旅人有個地圖,可以按圖索驥,達到萬殊歸一本。











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寫過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