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

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


  《論語•陽貨》曰:「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!近之則不孫(遜),遠之則怨。」光是從字面的意思,有充分的理由證明這幾句孔子的銘言有歧視女性的思維,很不幸的,當代人已經很難去理解二千年前的時空背景,究竟這當中的「女子」與「小人」是否就是指女人和德性差的人?誰也不敢肯定,看起來這兩者似乎也能畫上等號,因此,你就別期望有誰敢背負「莎豬主義」的大帽子,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,專家如此,馬英九也如此,歐巴馬亦如是。

  我先承認我是怕女人的,然後,也奉勸天下的男性要懂得怕女人。在我們熟知的現象界當中,性別造就了生物生存的契機,一陰一陽之謂道,陽中一定包著陰,陰中一定包著陽,負陰抱陽,形成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現象界。在男性的內在深處有個女性存有,雌性賀爾蒙在男性身體的健康上具有平衡的作用,雌性荷爾蒙也使男性具有繁殖的能力。反之而言,女性的內在也有一個強大的男性在撐腰,所以女人承受疼痛的能耐要比男性高明許多。譬如說,所有的男性都怕女人,因為他是女人生的,他必然又敬又怕這個生命的源頭。當男人不是那麼使壞的時候,他的內在女性就會變得活躍,使他也能展現慈愛、溫柔的品質,在必要的時候(雖然很稀有)他也能分泌乳汁來哺育子女,甚至會有假妊娠的現象出現。所以,當男人的都應該記住「汝必要敬重女人」不然,你一定是個笨蛋,你的內在是個小女人,你天生就會怕女人內在的那個大男人,敢跟她鬥是因為你既笨又無知,不是因為女人好欺負。這下子真是徹底露餡了,幸好我已經在前頭說過我怕女人了。

  那末,女性內在的男人究竟為女人做了什麼?這個問題很難一次說清楚。如果說男人是南極,南極是全球最低溫的極地,來自宇宙的所有射線都會趨向於南極,來者不拒,地球本身的氣流也是如此運動,而最後經由北極將射線再度投射回宇宙,而且會散發出地球獨有的特徵。這就像是XY染色體的作用,X是水平線,男人永遠在追求那個沒有的,水平線是時間的延展與空間的擺盪;Y是垂直的,女人的思維是跳躍式的,垂直是高度是跳躍,就像量子躍,沒有人測得準它將出現在哪裡,垂直線是不在時空中運作的,它不從a變為B,它是a成為A。男人講究邏輯、愛說謊,所以缺乏所謂的直覺,而女人的思考是跳躍的,她一眼就能看穿男人的騙局(雖然她很少有意識地這麼做)。這時候女人內在的男性會迅速升起,天生的母愛其實就是來自於內在的男性,那就是所謂的「上帝、玉皇大帝」,而嚴峻的父愛其實來自於內在的女性,就是所謂的「西王母、聖母」,人人都同時具備了亞當與夏娃的特質,尋覓著內在的那個相生相剋的性別,雖然他們永遠是往外在世界去找,而忽略了內在的那個。

  掰了一堆有的沒的,現在回到先前題到的「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!近之則不孫(遜),遠之則怨。」女子與小人該作何解釋。

  有好事者說「女子為好」,我是把這句話看成怕老婆的證據啦。女、子是脣齒相依的,代表宇宙的兩股力量、DNA的雙股螺旋體、創造與破壞的一體兩面,天平的兩端,簡單說就是陰與陽。有學者指出女子是在指稱衛靈公的寵妾南子,以得見孔子為滿足,公開炫耀,抬高自己的聲望。學者畢竟是咬文嚼字慣了,說話都要有根據,而小人則是指德小的人,或者是才大於德的人。這些看法我們就聊備一格,不管它。「女子與小人」與就是於、予的意思,這樣解釋整段句子才會通。

  小人當然不是指才大於德的人,德行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,有德行不代表無過失,有才也不見得德行就微不足道。以老子的看法,這位被孔子讚嘆「神龍見首不見尾」的聖人,就指出你顯現好德行就是把一般人都比下去了,好德行等於是在製造階級品相。孔子在未成道前,曾經去請益過老子,想當然耳,就被老子請去洗臉了。孔子一生是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
從心所欲,不逾矩(人生古來稀)。當顏回(淵)去世的時候,孔子為人師尊,竟然哭得「天絕我矣」。因為顏回有次曾對孔子說:「夫子,我已經忘記了仁義」孔子驚覺這個學生已經成道了,內心非常歡喜,孔子以為顏回能度他早日成道,成為徒度師的千古佳話,沒料到顏回才三十歲就死了,孔子真是傷心欲絕,對他的成道之路平添波折。

  孔子經常提醒學生的就是「君子問禍不問福」但求無過,君子就是指求道之人,相對於小人「君子居無,求安;君子食無,求飽。」不過這段句子我應該翻出原來的編排,讓你明白孔子的現代學生都錯解了他的意思。原來句子的編排是「君子居,無求安;君子食,無求飽。」意思差得有天地那般高。「君子居無,求安;君子食無,求飽。」只有無限的才能令人安,只有無限的才能令人飽。無限的才能包容有限的,所以君子居於無限的道業中,才算安心;君子服以無限的道業,才算溫飽。像我這種小人,總是在追求有限的形質,所以很難心安,無怪乎「為難養也」內心的無底洞怎麼填得滿呢?以至於「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。」真是一事無成,吃不飽餓不死,親近道法之時不認真修為,略知一二就得理不饒人;離經叛道之時,又嘆天不作成人之美,天絕我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獻給道上的旅人們。











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寫過的文章